春秋航空是怎么做到在四郊多壘的航空業中脫穎而出,成為國內最賣座的民營航空公司的呢?
春秋航空是廉價航空公司,同時也是中國首批民營航空公司。2008年的時候,我們研究所在廈門接了一個咨詢項目。至今記得,那段時間我們從上海飛往廈門單程票價是550元。過了一段時間,我們的同事對我說上海到廈門的機票,有一家航空公司只要99元,后來才得知,這家航空公司名為春秋航空。
得益于此,我們的員工回上海的頻率從每月一次改為了每周一次,并在廈門項目結題之后,專門組織了幾個人對春秋航空研究了一年,結果令人感慨萬分。
以儉入道
“讓更多普通大眾坐得起飛機”是春秋航空的使命,也是其成立的宗旨,是所有春秋人艱苦奮斗的信仰與孜孜不倦的追求。為了這句話,我們專門走訪了春秋航空。
從王正華董事長處我們了解到,他之前也是長寧區遵義街道的黨委副書記,是副處級干部。棄政從商之后,將春秋旅行社做成了上海最大、旅游人數最多的旅行社,并在這之后開始研究中國的航空業,思考開辦民營航空公司的可能性。
王正華董事長想到了到美國出差坐的西南航空,并想到了廉價航空這一條路。據他調研,當時中國的13億人中,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坐過飛機,在這其中,有3000萬到5000萬的百姓沒有看到過民航飛機,市場非常大。
春秋航空2015年10月上市,開盤價18元,最多漲到過150元,這一路坎坎坷坷,是什么支撐著他?就是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坐得起飛機這句話。為了完成他們這一美好的愿景,春秋航空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著他們的價值觀——“節儉”。
王正華始終堅信錢一半是賺的,一半是省的。打印紙,必須正反面打印;出差坐飛機一定坐經濟艙;住酒店一定住經濟型酒店。這些省下的一些費用,都用來提升服務質量,保障飛機安全,提高員工待遇。春秋中層以上的干部當時就已經上百萬年薪了,飛行員的待遇更比同行業的標準高30%。
敢想敢做
為了更好地實現春秋的價值,2012年,春秋航空正式向民航總局申請賣飛機的站票,這是全世界都沒有任何先例的,震驚了全球的航空界。如何實現呢?就是將最后20個座位換成60到70個吧凳,通過兩個保險帶,把乘客固定在這個凳子上,票價在50,60元左右。
我認為,如果站票被批準使用,那么春秋航空可能就會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,最有品牌價值的航空公司。大家不一定知道春秋的名字,但是一定會知道那個賣站票的航空公司。